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日誌] 2013/07/31 數位匯流的新報紙


今天,研發中心採訪了聯合報系新媒體中心的主任張立,透過張主任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數位匯流時代的報紙新服務。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日誌]2013/07/25 台灣公民新聞的崛起

Melody
時至今日,伴隨著網際網路而崛起的公民新聞,不僅讓它成為全球性的媒體運動,更成為當前新聞資訊的重要來源之一。來勢洶洶的公民媒體,嚴重地打擊了傳統媒體體系中專業媒體工作者的工作生態,特別是記者的角色;也預告了傳統媒體產業必須進行改革的聲浪勢必響起。那麼,在台灣的公民媒體模式是如何?它們在媒體創新的過程中,具有何種不一樣的形式與內容呈現?

[日誌]2013/07/24 新聞媒體的生存之戰

文/ May

  今日中午接獲總監指派的任務,需將7月10日大陸青年學者團於7月10日於聯合報所辦理之「兩岸傳媒創新學術交流會」中,由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張志安教授的演說,整理為條理分明的稿件。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日誌] 2013/07/23 鳳凰視頻的移動思考


中國大陸的鳳凰視頻,針對智慧型手機所帶來的科技衝擊,特別以移動族群為主要研究、思考的對象,從移動族群的碎片化時間中找尋出合適的內容,並給予服務。因此,鳳凰視頻從三個不同方向的用戶需求思考,融合自身的媒體優勢來挖掘新聞視頻內容的價值,並將其精準地投放給用戶使用。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日誌]2013/07/18 媒體與社會


/ Melody        
        最近,一直在整理聯合報系的轉型過程資料。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原來聯合報並不是一個在安逸中成長的報業媒體,就像創辦人王惕吾先生所說的「石縫中的花朵」:「我們為了反對出版法修正案,拼死拼活,爭到後來,我覺得報館隨時會關門。像這樣的經歷,不知凡幾,甚至報系的一家報紙還被停刊過幾天。這些事件,有些我們撐過去了,有些則要傷些筋肉。但是我相信,這樣的報紙,像石縫裡長出的花朵,另有一番討人喜歡的特質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日誌]2013/07/17 Google街景背包與開放式創新


文/ May

  臺灣Google,是繼美國與日本後,第三個啟動街景背包的國家。然而,關於拍攝地點的選擇順位永遠是個隱晦的謎題,畢竟沒有誰能夠決定哪個景點應該先被記錄,更沒有誰能夠通曉每個角落的繁華與衰敗,或是真能探索挖掘出每一條珍貴的秘徑。昨日,在Google啟動拍攝新北市新站碧潭橋的記者會上則有了新的突破:Google開放私房景點拍攝的線上申請管道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日誌】2013/07/02 人脈存摺的迷思


文/研究員 May 

  現在的人們,究竟如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最近,透過朋友所推薦的【Wo!世界需要一個驚嘆!】網站,發現了一篇文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商品》,正巧讓我在工作的過程中,重新檢視了這陣子曾經思索且至關重要的問題。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日誌】2013/07/02 報紙在訊息之外,多了些甚麼?


【日誌】2013/07/02 豆花族


        昨天,中心的夥伴Butter cream說,最近有新的專有名詞來解釋最新一代的年輕族群──豆腐族。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從七年級生的「草莓族」、「水蜜桃族」,到現在的「豆腐族」和「布丁族」。其中包含著許多不同層面的特徵與思考──
        從產品價格來說,水蜜桃與草莓在價格上是較為高的產品,這個族群普遍都具有較高的學歷,並且重視外表、物質和享樂;相對於豆腐與布丁,似乎在價格定位上較低廉。但是,豆腐族和布丁族是不是都不再具有漂亮的學歷,並且挫折的忍耐的承受度越來越低?而這樣的現象是否也代表著高學歷的時代即將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不同的社會環境氛圍?!
        若從硬度來說,草莓與水蜜桃似乎比起豆腐更為紮實,因而豆腐或布丁便被許多人揶揄缺點(特別是抗壓性)比草莓族還嚴重的人。這也讓我思考到:如果在豆腐族之後,對抗壓性更低的新生代族群要怎麼稱呼呢?
「豆花族」似乎是一個更不錯的理解。因為,豆花比豆腐更嫩軟,對於抗壓性的承受度幾乎是零!但是,要製作好吃的豆花,甚至美味的豆腐,都是大有學問。
這些人或許並不是自願成為這個族群,而是社會大環境的驅使下產生的新群體;也許是教育、文化傳統、甚至是社會的意識型態,讓他們無形之中成為被抨擊的對象,他們自己也無可奈何!但是,後來我們會從草莓或水蜜桃這種較難栽種的水果類比,到以布丁或豆腐這種人為製作的產品來比喻抗壓性低這件事,是不是也代表著我們已經意識到這些族群的有些成分是人為的呢?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日誌】2013/07/01 工作與夢想最完美的平衡點

    * 圖片說明:充滿回憶的一人一菜餐桌

文/研究員 May 

  從五月到六月的生活,是一場巨大的變動,上星期六破釜沉舟的移居至公司生活圈,前室友在我搬離的當晚,透過Line傳了一張空曠的室內照片,爾後告訴我「今天回來後感覺很奇怪,有種莫名卻也深刻的感受,我們將會各自從一個狀態轉換至另一個狀態,雖然不知道未來的狀態是什麼,但我知道一切將會全然不同」。


【日誌】2013/07/01 對親情的質疑


【日誌】2013/07/01 北京的記憶

        今天中午研發室同仁和總監一起吃午餐,其中總監提到他今年1月到北京時的一些趣聞,也挑起了我對於北京的記憶。
        北京,是一個具有深度文化歷史與內涵的地方,它包容了幾乎近2000多年來中國文化的傳統記憶,也是一個象徵人類文明與自然生活的縮影。
北京,不僅有這世界上最先進、摩登的建築,同時也有歷代人文生活的古蹟建築,從奧運的鳥巢、水立方到故宮、頤和園、圓明園,都是過往今昔以建築形式所進行的對話。
        當然,北京目前也面臨著都市建設層面的硬體更新與規劃,而新舊建築的對比,也成為是北京的特色之一。
       

【日誌】2013/06/28 Google街景背包的時代意義


文/研究員 May 

  Googlejapan於Youtube於06月27日所發佈的宣傳影片『軍艦島をストリートビュー / Google Maps Street View of Battleship Island』,揭示Google街景背包深入日本長崎的知名鬼城「端島(軍艦島)」的消息,引發各界數位類雜誌網站爭相報導,比如《數位時代》網站,刊登了一篇《紀錄007電影無人島,Google街景背包深入長崎鬼城》即做了些簡要的介紹。然而,這則科技新聞卻也引發了歷史與人文交錯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