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趨勢專文】Beat Girl---成名不只15分鐘


/郭哲瑋


    Andy Warhol的那句名言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會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那是在二次大戰後的美國,他預言未來娛樂圈跟媒體可以操縱社會,讓任何本來寂寂無名的人一下子成為全民的焦點,但是也可以一下子就讓這個焦點消失。Andy Warhol所針對的是當時興起的大眾傳播媒體,但在網路社群媒體的年代,一方面大媒體不見得再有操控力,二方面正確的經營之下,透過社群媒體的效力人人都有機會成名超過15分鐘。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無處不在的廣告

文/wolf

網路改變了出版與媒體的生態,也同時改變了廣告的生態。在巨量的資訊時代,廣告光靠被動的擺設呈現逐漸無法收到效果,而要採取各式各樣主動的策略。廣告效益越發依附個人的偏好,隨著個人瀏覽的網站、搜索關鍵詞,以及社群網路中的興趣而發放。廣告的用戶針對性越來越精確,也與個人資訊越綁越緊密。

各商家也利用網路的性質,推出病毒式行銷,讓產品的口碑與話題自動在社群間增長。而置入式行銷則盡可能地讓你在不知道那是廣告的情形下接受資訊。是否一種訊息如果讓人覺得「不是廣告」,就會覺得它比較「真實」呢?在這種情況下,廣告已經可以不拘泥於形式,甚至一款遊戲,本身也可能就是廣告。近日火紅的「Cookie Clicker 點點樂」,遊戲規則極度簡單(只要一直點擊、一直增加餅乾即可)卻很容易讓人上癮,雖然遊戲本身沒有商業贊助背景,卻意外地幫「奇寶」巧克力餅乾打了廣告。

廣告與非廣告之間的交互稀釋,也日漸模糊了彼此的界線。對於過往依賴廣告維生的媒體而言,這項變革無疑是雙重衝擊。媒體也面臨了與藝文創作產業類似的問題:究竟產業能否讓讀者願意直接購買自身堅持專業的內容來維生?還是必須讓自己的所有內容置入廣告訊息,偷偷成為一道廣告牆?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日誌] 2013/09/24 當個人網路空間與現實空間交錯-從部落客app上架談起

文/HaoGing

    眼尖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使用者這一陣子有沒有發現,有許多知名部落客為名的APP出現在MarketStore上?從去年開始,痞客邦以九把刀以及電腦王阿達為首,針對知名部落客或名人開始推出個人專屬的Blogger APP。並且今年度好書服文創更為在美食部落客中具有代表性的「魔鬼甄與天使嘉」量身打造具有導向地圖資訊與分享功能的APP。儼然APP的開發與內容呈現也逐漸有走向個人化的方向。

    這樣的服務思維若以使用者導向設計(User-Oriented Design)的角度來看,某種程度上符合目前網路使用者對等待時間要求越來越短的趨勢。在行動裝置上過去要閱讀部落格文章,要經過點開遊覽器→鍵入關鍵字搜尋→點入文章→觀看等四個主要步驟;即使已將部落格列入書籤,也只是把第二個步驟中的輸入行為省略。而專屬APP乍看之下只省略第二步驟,但實際操作上卻可能省下3-10秒的時間,若加上串連行動裝置內導向與分享功能所節省的步驟,帶來的便利性自然更上一層。

   再稍微廣泛一點地說,這類型或相似的程式應用也為網路空間個人化提供了新的型態。Manuel Castells的網路化邏輯理論(Networking Logic)中認為,網際網路提供自由地分享知識與資源的機會而塑造出一個更寬廣的社會領域,而社會領域會從個人的內涵中強化個體意識,並在資訊交換過程中同時將資訊回饋給網路中的其他個體,這個論點在Web2.0時代中部落格以及臉書的出現得到驗證。
  
  而當網路個人空間被放在行動裝置上,造成現實與網路空間得以即時性結合後會產出甚麼樣的可能性?現有的一些服務或商業模式已經提供了我們部分回答;我可以藉由愛評網,從網友口中得知附近有甚麼好吃的餐廳,並且只要帶著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在商家用電子優惠卷享受優惠;或是在跟朋友聊天時聊到新的化妝品時,就可以點開手機看部落客怎麼讓這隻眉筆畫得最好看。這些過去要坐在終端機前面不方便的事,如今已隨行動裝置的出現成為稀鬆平常,然而個人網路與現實空間逐漸以各式各樣的型態不均質交錯時,或許就是我們思考下一個媒體模式的出現。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日誌] 2013/09/23 媒體創新與社會企業




Melody

在前幾周日誌的討論中,都從不同角度針對新聞的價值與意義進行反思,呈現出媒體創新與研發的重點都是對「內容」的經營與創新進行架構上的反思與探索。由此可見,「內容」之於媒體來說,不僅是整個訊息傳遞的重點,更是策動讀者進行思考與改變的重要關鍵。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趨勢專文】The Spiral Project---如果電視裡演的都是真的?

/郭哲瑋
 
 
    「Larping」這個詞彙,是「Live Action Role Playing」的縮寫,它的意欲在試圖將線上的角色扮演遊戲搬到真實世界中,創造一種真實世界裡集體參與的實境遊戲,在未來的串媒體世界裡,這個詞彙可能會越來越響亮。2012 9月在歐洲七個國家電視台聯播的影集「The Spiral」,即是一個在實驗Live Action Role Playing的案例。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日誌]2013/09/17 【行銷創新】紫牛的人際串連力?

文/May

  假如,你在路上看到一隻既可愛又怪異的紫色的牛玩偶,作勢要碰觸一台巧克力販賣機的按鈕,可惜十分勉強而無法觸及,那麼,你會怎麼做?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日誌] 2013/09/16 設計思考與媒體創新


Melody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這幾年來流行的概念,不論是致力於產品創新或服務的創新,都不斷地嘗試著從使用情境原型思考中快速找到最佳的設計,並且不只是受限於形式與功能上的表現而已,更是嘗試去追求品味與體驗上的創造。因此,設計思考在創新的研發工作中是作為一種思考的過程,並且是一種引導設計與思考者一起進步、往前走的方法論,進而在這種設計中創造出全新的產品與服務。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設計思考並不只關乎美學風格,而是一種實務哲學,一種做事的理念與系統方法。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名人?名句?

文/wolf

上星期喧鬧一時的「海賊王驚點語錄抄襲風波」似乎暫告一段落。這個每天擷取日本動漫畫作品《海賊王》(現譯名為《航海王》)搭配感性或勵志短句的 Facebook 粉絲團,累計有60多萬人次關注,除了集結出版二本勵志書之外,甚至連商業週刊也刊登其文章。現在除了圖片版權有問題之外,還被發現其中的短句與故事為大量抄襲而來,致使粉絲團緊急關閉。

這種網路上流傳的所謂經典語句總是十分耐人尋味。在這個例子中,一句不知從何而來、沒有前後脈絡的文字,就因為加上一張《航海王》的圖片,似乎突然就有了說服力。從強大的人氣度可看出,這樣莫名的組合的確對一般人有所作用。另一種容易在網上流傳的文字,就是各種號稱為歷史名人所講過的名言名句。這些名言可能來自愛因斯坦、希特勒、傑佛遜、海倫凱勒…等等等等。當掛上他們的名號時,人們很容易第一眼就相信了這些話語的出處,進而相信這些語句轉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考,而不先想想:「如果這些話不是由這個名人所說,你是否還會如此地贊同、認為它具有如此的說服力?」國外確實有專門追查網路名言真偽與來源出處的網站

且讓我們引用胡適的名言作結: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趨勢專文】The NightVision Experiment---一個「社群劇場」的實驗


/郭哲瑋



想像一個你在Facebook上的朋友或你在Twitter跟隨的人物,某一天在社群網站上向你傳出了求救訊號:他的五個朋友失蹤了,想請你幫忙協尋。你可能意思意思地幫忙轉貼分享,盡盡一個「朋友」或「追隨者」的義務。然而過了幾天,這個朋友或人物又開始向大家發出求救訊號,這些朋友仍然音訊全無,並且他收到了網路上關於他朋友的影片,他們被禁錮在暗無天日的地方,一隻夜視攝影機拍下他們驚恐求饒的畫面,沒有線索也不知道地點,事情逐步變得驚恐且詭異,做為一個社群上的互動者,你好像也被捲入這個事件,而你會是一個參與者,還是一個旁觀者?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日誌]2013/09/09 交通網絡作為在地文化記錄器

文/May

  交通網絡與生活密不可分,舉凡學生、上班族等搭
捷運、火車、電聯車等通勤,以及於週末搭乘台鐵,高鐵與客運至各個城市。各式運輸工具,成為人們身體的延伸媒介,當時間軸拉長,同時也見證記錄了串連在地文化的興衰。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日誌]2013/09/09 不只是TV?還有什麼?



Melody

udn TV201381日正式開台當天在開幕酒會上,udn TV打著udn tv , beyond tv的口號,到底udn TV如何跳脫以往電視節目的尺度進行創新?如何區隔與傳統電視節目的差異,並做到「不只是TV」的目標?此次,研發中心邀請到udn TV 節目部總監趙善意,與研發中心同仁們分享了udn TV的節目創新與計畫。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趨勢專文】串媒體敘事七大迷思

/郭哲瑋

 
上週提到Transmedia串媒體內容產品的四大要素,分別為:1.故事世界(Story World2.跨平台(Multi-Platform3.社群互動(Social Engagement4.虛實整合(Online-to-Offline)。這四大製作理念,其涵蓋的領域橫跨了媒體、遊戲、行銷、公關等等範疇,令「串媒體」的概念顯得包山包海般地龐大。為此,美國南加大新媒體大師Henry Jenkins曾撰文分析了串媒體的「七大迷思」,更進一步地替這個理念再做釋疑: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日誌]2013/09/03 維基愛古蹟,一呼百應的圖像文化力

文/May

  今年2013年9月,「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成立台灣競賽籌備團隊,發起維基愛古蹟活動(上圖為活動網站)熱烈開展,希望集結網友的在地文化觸角,透過上傳群眾所拍攝的古蹟影像,讓世界看到最多元細緻的台灣文化群像。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日誌] 2013/09/02 從平凡中創造不平凡!


Melody
 
這個世界一直在改變,科技、人文甚至是觀念,都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圖斯(Heraclitus, 535 BC–475 BC)曾以河水比喻世界的流轉變化說道:「一個人不可能踏進同樣的溪水兩次。」(You canno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 twice. 正因為這個世界一直在改變,所以我們不可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必須要順應外在的變化而有所變更、創新與轉化,才不至於被世界的潮流與趨勢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