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趨勢專文】CRM新商業模式:日本歐力士猛牛隊的「粉絲管理系統」


/HaoGing

「顧客管理系統」可說是在大數據時代中,被資料探掘技術應用最廣泛的範疇之一,不過大多是用在資料探索、分析,以協助的角度促使其他應用做得更有效率(例如電子商務中用來獲得客群的喜好、協助行銷等)。但是顧客管理系統的概念本身是否就能成為可以獲利的商業模式呢?

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OPEN HOUSE活動3:日本移動市民的研究

/Melody
媒體創新研發中心今天舉辦了第三次的OPEN HOUSE活動,主題為「日本移動市民的研究」。研發中心向來秉持著開放的態度,敞開大門與報系的各單位,以及外部專家、相關領域之工作者一起討論,探詢媒體在這個數位匯流趨勢中可能的創新契機與可能性。此次活動,研發中心很榮幸地可以邀請到華達數位的數位內容暨數位產品處處長林茂陽先生,與米克斯的好朋友何理科技團隊,通過跨領域的對話與討論,一同思考移動市民與移動服務的趨勢。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開放資料的資料新聞學應用:紐約車禍地圖


文/wolf



紐約市警局公開自2011年8月以來紐約市的車禍資料,包括肇事地點(哪個路口)、肇事原因(闖紅燈、超速…等等)、傷亡的人數與交通身份(乘客、騎士、路人…)等等。但是其原始提供的 PDF 或 Excel 格式,不利於用程式做資料處理。一位黑客 John Krauss 從這些 PDF 檔案紀錄當中抽取出資料,整理成便於做資料處理的 CSV 檔案格式,自己建了一個「紐約警局車禍資料OK繃」(NYPD Crash Data Band-aid)的公佈網站供大家使用。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趨勢專文】串媒體四大元素三部曲「跨平台」(二):Road to Revolution---以跨平台記載社會革命的厚度

/郭哲瑋



20143月開始的反服貿學潮被定義為一場「新媒體社會運動」, 即時自架的網路與行動現場轉播、各式社群媒體的交互傳播,以及由公民主動提供新聞予國外媒體,透過即時通訊軟體交換資訊、發動行動,從媒體到真實動作,都在串連的新媒體環境中進行;相反地,傳統媒體介於器材、規格、時段、篇幅(這裡就先不談政經結構了)等限制,不僅時效性遠遠落後,精準性更顯得必須斷章取義。傳統媒體在這一波社運事件大大地暴露了其弱點,更大大地失信於人民。當新媒體載具及平台已經如此易得易用,未來新聞記者的專業性與優勢何在?記者的機動性不可能大過於事件發生現場的人民、記者的精準度也難以超越隨時可於社群平台發表觀點的各式專家,記者,或說整個傳統媒體產業能佔有的優勢,大概只剩「時間」,也就是說,是一個「全職」、「全時」的事件記錄者。

【趨勢專文】簡思:主流媒體如何從反服貿運動中思考數位時代的到來?


/HaoGing
自從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後,大眾就習慣開始大規模接受與嘗試使用各式各樣的社群平台與個人設備報導大型、突發性的抗爭活動,這種素人化且充滿即時性的運作模式,雖然以主流媒體的眼光而言它並不舒適、易讀,但往往能在事件裡大量吸引數位住民的眼球,並快速散佈於社群之間。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趨勢專文】 行動社交閱讀的平台競爭:Flipboard的經營與獲利模式

/呂欣茹



新聞閱讀應用軟體Flipboard本月六日宣布自CNN收購Zite,並將其直接併入Flipboard服務。Flipboard是現在許多人接觸新聞的方式,在此項收購後,將藉由Zite資源進一步擴大行動裝置閱讀的新聞服務;而Facebook也在一月底推出新聞閱讀器Paper,打算爭食數位行動閱讀的廣告市場。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趨勢專文】為什麼中國央行要對阿里巴巴與騰訊的虛擬信用卡喊卡?



/HaoGing
本站一直持續關注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間中國最大網路業者之間的「頂尖決戰」,從電子商務、社群媒體到打車應用、線下支付、O2O等多個領域展開競爭。自從上禮拜騰訊同京東合縱連橫後,最新的戰場則是幾乎在同一時間,兩間公司都雙雙宣佈與中國中信銀行(不識台灣的中信金喔)發行專屬虛擬信用卡,試圖走向網路金流服務的「最後一哩」,讓消費者從此在使用金錢的習慣上完全與網路連結。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哲學與媒體創新」論壇:媒體應成為思想家的社會課堂

文/張雨涵
 


報紙是過去傳遞資訊與傳播思想、啟發民智的重要媒介之一,卻因為科技的發展,讓現代媒體傳播的方式產生巨大的突破。除了平面媒體之外,還有臉書、微博、飛信等各種形式的電子網路媒體,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成為新聞的發布者。在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作為企業形式的媒體該如何生存、發展,成為首當其要的新問題。有鑑於此,聯合報系媒體創新研發中心於315日與北京大學哲學系合作,籌辦了「哲學與媒體創新」論壇,邀請到北大哲學系六位哲學教授,以及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共同針對當前的媒體境況進行議題討論,嘗試找尋創新與發展的方向。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趨勢專文】串媒體四大元素三部曲「跨平台」(一):故事指揮家

/郭哲瑋

 
    以前曾有個義大利籍的電影老師對我說過,要成為一個製作人至少要知道每個電影製作環節的百分之八十,要具備八成的導演觀念、要會八成的編劇技巧、要有八成的攝影功力、要懂八成的剪接觀念,才有作為一個製作人的資格。這句話如果套用在未來的串媒體內容製作人身上,那聽起來就有點嚇人,他可能除了內容生產的本業,還必須知道八成的網站或App開發知識、八成的社群操作方式、甚至八成的遊戲製作能力等,他必須要對每一種螢幕與每一種平台都進行內容的配置與實驗,去找出對受眾最極大化的接觸點組合,才能在當前破碎的閱聽行為中讓故事傳遞到受眾感官之中。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知識庫的下一步:BBC 新聞實驗室的新聞榨汁機

News Juicer 的標籤加註預想圖

文/wolf


英國廣播公司 BBC 2012年成立的研發單位「BBC 新聞實驗室」,今年正式推出綜合計畫「新聞風向旗」(#newsVane)。這項計畫想解決的核心疑問是:「要如何整併我們擁有的資料源來創造可延展的工具,才能在數百萬種內容項目與主題之間達成最恰當的連結方式?」新聞實驗室希望能活用 BBC 包括新聞檔案在內所有自身創造的所有內容資源,甚至整合網路上其他資料,創造出新的應用契機。

在眾多陸續推動的子計畫當中,有一項是從2013年初就已經開始建構的「新聞榨汁機 」 News Juicer簡稱 The Juicer)。這套工具希望應用鍵結資料(linked data)的概念,以語義標注(也就是加標籤 tag)的方式建立檔案中各筆新聞資料之間的關聯性,當人們查找時,The Juicer 就能依據關聯標籤「榨」出相關的資料。目前 The Juicer 已經囊括了 BBC 新聞檔案中六十五萬篇以上的文章,加入超過十五萬種標籤。它能夠自動辨識新聞中的人物、組織、地點、主題,並且與語意網服務「DBpedia」進行比對,確認這些詞彙確實存在並且對應到文章裡代表的意義(而不是某個同名的事物),再加回這篇文章的標籤資料庫當中。而使用者也可以手動增刪標籤,來完善程式分析的疏漏之處。新聞實驗室還希望提供新聞事件的資料庫,與標籤資料庫緊密連結,讓人可以簡易編寫新聞事件的時空與發展,讓查找新聞演變更加容易。


News Juicer 的結構圖

這套工具於2013年四月在 Yahoo! 歐洲黑客大會當中已先行示範過,目前正在積極測試中,預計近期內將會公開首次的實驗成果。 這樣利用標籤聯繫來找出各新聞資料之間的關聯性,除了使用者(無論是給記者用、或者開放給外部使用者)查找方便之外,還可以應用在包括新聞議題人氣度等等各種後續分析上。而它也銜接到新聞實驗室的另一項子計畫,企圖用程式分析抓取出一則新聞的敘事重點(storylines),讓新聞的查找與分析更加多樣化,未來甚至可以創造出簡易的資料性新聞製作平台,包括時間軸、消息發展等等的資訊圖表統整,記者都可在這個平台上完成。

新聞實驗室透過語意分析,讓資料庫標注自動化的研發,對於擁有龐大新聞檔案的 BBC 而言特別有長遠的助益。當前一般資料庫還只能使用少數「關鍵字」來作搜尋、蒐集個別的文章,要了解這些文章之間的關聯,仍需要後續大量的分析工作。而且關鍵字的查詢結果多半太過模糊,仍然需要花費時間去過濾搜尋結果。The Juicer 的語意網系統,能夠讓新聞在撰寫公開的同時就已經自動與其他過去的消息產生關聯,大大減低查找的心力。當需要快速對於新聞事件過去的歷史脈絡有所了解、以促進深入報導時,這樣的系統對於記者而言就成了強而有力的資料新聞武器。

【閱讀筆記】平台革命(下):巨型平台企業的覆蓋戰爭

/呂欣茹


 (圖檔來源:維基百科_諾曼地戰役)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新型態資料新聞學工具:紐約時報的 streamtools

文/wolf

網路時代有越來越多的資料是隨時更新、即時發布,像是天氣資訊,或是公車等交通資訊。過去對於這樣的資料,處理者只能擷取某個時間的片段,或者需要撰寫相當複雜的程式來處理。紐時研發實驗室正在開發一套圖像式程式語言「streamtools」,能夠用簡易的流程圖架構,即時處理各種資料。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趨勢專文】串媒體番外篇 :The Tales of the Estuary---法國南特市的串媒體故事行銷


/郭哲瑋
 
 
    昨日心血來潮,到之前多次提及的國際串媒體組織Power-to-the Pixel臉書社團留言自我介紹,意外得到一位來自法國的串媒體製作人Jerome Fihey留言回應,並介紹了去年於法國南特市發動的大型串媒體案例:《The Tales of the Estuary》。喜歡電影藝術的人對南特這城市應該不陌生,除坎城之外,南特影展也是國際矚目的重要影展,尤其特別強調在歐美之外的電影,也常常是亞洲、非洲等獨立製作人躍上國際舞台的前哨站。向我留言的這位Jerome Fihey與台灣也有淵源,曾於2002年來台灣待過兩個禮拜參與蔡明亮的短片製作,本週再一次串媒體番外篇,簡單介紹《The Tales of the Estuary》,希望逐漸地,我們能推動一些串媒體的國際性交流合作。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閱讀筆記】平台革命 (中):平台生態圈的成長與創新

/呂欣茹

當平台企業抓到雙邊客戶互動滿足前的關鍵環節,設下收費門檻,建立獲利模式(收費補貼或定價策略)之後,如何引爆網路效應使平台規模化,與此同時又能追求客戶品質的提升以及不讓既有客戶流失,是平台生態圈能否自行發展和維持的關鍵因素。

作者提到,生態圈裡的用戶數,必須達到一個特定門檻,也就是最低的「臨界數量」來支撐平台的運轉。無奈的是,一般人對新的產品或服務多持觀望態度,只有一小群勇於嘗試的創新者(早期使用者)會主動去了解平台服務與自己需要的相關性,因此平台發展初期對客戶所提出的明確願景與價值訴求,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免費優惠的誘因,或提供不同管道來降低進入門檻,協助使用者完成第一次體驗,也是在達到臨界數量前的必要策略,例如:許多網站利用臉書或Google帳號讓使用者快速註冊。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研究筆記] 日本行動手機時代的移動市場特色:以NTT DoCoMo為例

文/Melody

日本行動服務,向來領先全球。不論是過去功能手機時代的發展與經營,或是當前智慧型手機時代的激烈競爭,日本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標與戰場。在功能手機時代,日本的移動市場有哪些特色呢?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趨勢專文】騰訊宣布入股京東,讓阿里巴巴與騰訊已從區域之爭蔓延至全面戰火


/HaoGing
就在今天(3/10),騰訊在港交所公告將以2.14億美元收購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網站「京東商城」上市前的15%股份,讓阿里巴巴與騰訊的中國網路界「巔峰之戰」進入正式全面對決的狀態。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閱讀筆記】平台革命:席捲全球社交、購物、遊戲、媒體的商業模式創新(上)

/呂欣茹


   (清明上河圖)

[研究筆記] 日本行動市場的啟示(2)

文/Melody


日本的行動市場從過去功能手機時代,到現今智慧型手機時代的手機介面,由昔日的「電信化」思維到今天的「去電信化」思維,網際網路無邊界的特徵,為整個人類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一樣的樣貌。曾經在功能手機稱霸群雄的NTT DoCoMoi-mode模式,為何不得不向來勢洶洶的智慧型手機趨勢低頭,而於2013年引進Apple i-Phone 5Si-Phone 5C進入日本市場?究竟智慧型手機在這個行動網路的發展中,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趨勢專文】串媒體番外篇 -我心中理想的行動影音平台---NOTTV


/郭哲瑋
 

    最近在關注一些日本行動市場的發展,因此在串媒體四大元素的主軸外,偶爾會穿插一些番外篇,本次串媒體第三大元素「跨平台」稍作延後,以一個日本行動電視的當紅產品NOTTV做為行動影音平台的討論。日本行動電視市場發展很久,而且是具規模性地整體發展,由電信業者與電視業者共同合作,電信業者參與規格制訂、通訊服務、銷售管道及帳務彙整等關鍵的門戶角色,電視部分,無線電視台擁有豐富的節目內容,負責廣播基礎建設佈建。日本行動電視過去經過長期的技術規格發展與政策調整,網路上有很多參考資料,因而在此就不做太多發展背景及技術規格的介紹,以前端設計與內容營運為主。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文件堆中找新聞:北卡州社服系統失靈事件

文/wolf

去年底北卡羅萊納州新聞台 WRAL 揭露當地衛生公共服務部忽視新行政系統的技術錯誤,造成大量作業延宕。這套新系統「NC FAST」原本要讓補助貧民的食物券申請機制更加精簡化,結果各地社服部門持續發生辦理程序緩慢、資訊登記失敗、檔案資料消失的問題。衛生公共服務部卻一直歸咎於某些郡未善進學習新系統的責任。撰文記者 Tyler Dukes 運用了電腦輔助分析的技術,從大批的文件當中找出新聞要點。以下就是他分享的調查經驗。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趨勢專文】朝時尚、流行與樂活進軍:NTT docomo「去電信化」後的電子商務方針


文/HaoGing

我們不久前曾經介紹過因智慧型手機大舉進入日本市場,使得日本頭號電信業者NTT docomo迫使改變自己原有i-mode的手機服務生態系,努力朝向「去電信化」的方向轉型;而在這波「去電信化」的過程裡,電子商務的營運可說是NTT docomo為極於跳脫傳統電信商角色裡中相當重要之一環。但若是對日本電信與移動市場熟悉的讀者可能會問:日本不是早就可以用手機購物了嗎?docomo現在跳下來做電子商務有甚麼差?這其實就要回到在原有i-mode生態系與現在移動市場的型態中間之差異開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