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研究筆記】無所不在的現象學精神

/Melody

828日媒體創新研發中心在報系201會議室舉辦了第三次的Pizza Club,邀請報系各部門的同仁聚在一起,吃Pizza、談研發。此次邀請到活動部李佳諭營運長擔任主講,與同仁分享《大賣場的人類學家》(2014)一書的心得,也藉此與同仁分享活動部未來在規畫展演活動時,可以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做創新。另外,亦邀請到神秘嘉賓王瑞伶特助分享願景工作室的工作歷程及未來媒體的自許。讓與會的同仁們度過一個既有深度、又豐盛的午餐時間。
 
在聆聽完李營運長與王特助的分享後,讓我回想到目前正在做的研發工作的本質問題,到底什麼是媒體的核心價值?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線上策展實務:以大英博物館為例

文/wolf


在網路發達的時代,線上策展成為內容行銷的重要環節。其應用各種網路的既有資源,透過吸引人的脈落串連這些資源內容,不需要大量的原生行銷資源,就可以開拓更多的客群。雖然呼應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策劃,但時至今日,線上的「策展」不再是單純地展示自家的館藏內容,而要匯聚更多網路上的互動與共享,透過豐富意義的脈落將之串連起來,成為社群活動的一環。

[研究筆記] 普立茲新聞獎系列研究:關於公共關係的一次秘密會議(1980)


/Melody

核電是目前公認最「乾淨」、低汙染,花費成本最低的電力資源。但是,核電外洩事故所造成的污染,卻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嚴重災難。從,是目前人類為能源生產模式爭論不休的議題。亞洲國家大多以核能發電為主,根據媒體的導指出,2011年的311日本福島第一電廠核災是目前核災中被國際核事件分級為最高的第7級,其嚴重性可以想見。科技化生活的背後,需要大量的電力支援。除去了核能之外,人類是否可以找尋到新的替代方案則是未知數。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日本式創新的華麗與蒼涼】 第五回:有招勝無招?

/邱研略
  時值七月,學校開始放暑假,日本各大電視台也趁機打出各齣強打連續劇。而今夏最受矚目的無非是富士電視台「月九」的「HERO 2」。看著木村拓哉扮演的久利生公平一點沒變,對照起當年還是學生的自己卻是變了不少,除了懷舊,不免也感嘆時光流逝的快速。
 
  為怕讀者認為離題,就不得不提及劇中酒吧「St. George’s Tavern」的酒保大叔,總是能拿出任何酒客想要的餐點跟法寶。想認真一點,雖然職種不同,大叔的表現可以算是顧問業的最高境界。特別是遇上跟企業創新有關的案件,每次跟客戶見面,總不免要解答一個問題;「創新有沒有任何法則或是方程式?」。這時我就會像大叔一樣酷酷地告訴顧客,「當然有」。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陶氏數位新聞中心資料新聞學報告

文/wolf


關注數位新聞學發展的陶氏數位新聞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於五月底公開了針對資料新聞學的觀察報告,從資料新聞學的歷史緣由、重要性、業界生態到全球各地的實際案例,均做出詳盡的整理。並且集結當今與資料新聞學密切相關的記者、編輯(來自 ProPublica、紐約時報、西雅圖時報、阿根廷國家日報、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等媒體機構)與學者的訪談作為參照。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日本式創新的華麗與蒼涼】第四回:創新,必假外求


/邱研略
 
礙於之前的職務更動,不得已需得搬家。連續忙了兩個月,這週終於有時間幫新家添購家具。說有時間,也不過就是數小時的事情,於是選擇了安全牌的無印良品,以期讓希望落空的機率降到最小。

每次閒逛無印良品,不免配服這家公司總是有那麼幾樣長銷商品,能夠不受流行影響,持續熱銷。其中這幾年賣的最好的一樣要算是各種尺寸的壁掛式收納架。這種產品日語稱為壁棚,特色說穿了其實也不特別,重點就是能夠把收納架用黏貼的方式固定在牆上,免除在牆上打洞敲釘子破壞建築物的缺點。

這個特色看來簡單,卻對消費者有極大的吸引力。原因在於在日本租房子,契約裡通常會歸定不能對建築物本身做出任何破壞性的更動,當然也包含在牆上打釘。而這對無印良品的主要客戶群,也就是二到三十歲代的年輕租屋族來說算是相當不便。因為日本房子小,特別是在像東京這樣的大都市,年輕人租得起的大多是小房間,卻又同時有著各種收納的需求。正因如此,尺寸跟收納種類豐富,擁有極高架設自由度,又不破壞建築物的商品,很迅速地就成為熱銷商品之一。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懶人包戰爭或書呆子戰爭:華盛頓郵報的解釋性新聞網站

文/wolf


華盛頓郵報前幾天剛剛開設了新的解釋性新聞網站「Storyline」。華郵會開設這個網站並非毫無脈絡,幾個月前新創設、專事解釋性新聞的網站「Vox.com」創辦人 Ezra Klein 原先正是華郵記者,在華郵開設了以解釋資料為核心內容的「書呆子部落格(Wonkblog)」。雖然 Ezra Klein 獨立門戶,但是 Wonkblog 依然繼續運作。現在又有 Storyline 新開設,兩邊的記者將會彼此調度,目前部份 Wonkblog 的作者就已移動到 Storyline。

Storyline 的主編 Jim Tankersley 認為新網站不是取代 Wonkblog,Wonkblog 是給深度關心政治議題、黏著度高的所謂「核心讀者」。Storyline 是它的延伸,希望吸引數量更龐大、對於政策衝擊具備興趣,但不會天天追蹤的輕度讀者。在題材上, Storyline 強調政治面的內容,與紐時「The Upshot」走的路線相近。同樣以數據資料為基礎,Storyline 將不只單純的解釋議題,而更強調故事與角色性質,希望用「說故事」的方式,吸引目標讀者對於政治時事有關切的著力點。

有趣的是,這一系列新舊媒體爭相開設解釋性新聞網站的現象,被 The Huffington Post 稱為「書呆子戰爭」。是否聚焦在解釋新聞的「如何」與「為何」來龍去脈,只是一種掉書袋、賣弄知識的行為,這波解釋性新聞的風潮是否只是曇花一現?事實上,如果確實能從讀者的需求出發,就不會只是無用知識的掌中戲,而是真正對讀者真正有益的脈落整理。解釋事件的「如何」與「為何」本來就是自傳統新聞媒體以來的職責,但是當「懶人包」的製作本身獨立出來成為媒體的專門技能之一,顯示的是被資訊淹沒的網路時代,人們渴求資訊的整合與脈絡化能力。如何在吸引人閱讀的同時,又能讓整個解釋的脈落回歸新聞道德,客觀公正而不仰賴組織立場,這將會是這場「懶人包戰爭」下一步會碰到的問題。



參考:
http://www.niemanstoryboard.org/2014/01/29/storytelling-and-policy-the-washington-posts-new-narrative-project/
http://www.niemanlab.org/2014/07/the-newsonomics-of-how-and-why/
http://www.capitalnewyork.com/article/media/2014/07/8549427/emwapoem-wonks-anew-storyline-launch
http://www.politico.com/magazine/story/2014/04/is-there-a-wonk-bubble-105473.html




[研究筆記] 普立茲新聞獎系列研究:縱火者口號「燒吧,孩子,燒吧!」(1966)

/Melody

自由、平等是許多民主國家提倡的基本精神。在這之前,對於人的尊重是首要的前提。1965811日,洛杉磯市反動警察在瓦茲黑人聚居區以「酗酒行為」罪名逮捕7位黑人青年,激起了黑人們的公憤,成為騷亂的導火線,旋即引發黑人群眾走上街頭示威抗議,也讓當局派出大批警力鎮壓。黑人與當地政府的對抗,如火如荼地延燒1個星期15日當天,正是整個衝突的最高潮。「燒吧,孩子,燒吧!」正是當時激烈黑人抗爭者呼喊的口號。時任《洛杉磯時報》的推銷員Robert Richardson,接獲報社通知以記者身分前往採訪此事,成功地以置身事中的觀察者之角色撰寫了這則報導,並於1966年獲得了普立茲新聞獎的一般報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