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普立茲新聞獎如何回應數位時代的挑戰?

Pulitzers open up to the Changing of Journalism

 文 / 曾蘭婷 


一、美國普立茲新聞獎 新聞專業的百年桂冠

 
普立茲新聞獎(Pulitzer Prize)自1917年設立以來,是全美最具權威,也是美國新聞專業者最重視的榮譽之一。對全球新聞從業人員來說,普立茲新聞獎不僅代表了新聞人的理想,更是驅動新聞專業追求進步的動力。 
 
http://www.pulitzer.org/
圖一、美國普立茲獎基金會網站首頁 
 
美國普立茲新聞獎是依照喬瑟夫普立茲(Joseph Pulitzer1847-1911的遺願所創設。這位報業鉅子1978年創辦聖路易快郵報(St. Louis Post Dispatch)1982年收購了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在他辦報的生涯中曾經成功鼓動反政商貪腐的社會參與行動,並且致力通過反托拉斯法與保險業監管條例的立法。
 
普立茲深信他興辦報業的目的就是要揭露時弊、捍衛公共利益而且是一個服務社會的公器。因此,普立茲新聞獎的創制就是要激勵有傑出成就的新聞專業者。尤其當年是最先獎助的項目「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以新聞媒體工作者的道德勇氣與良知專業,來推動國家社會的正向改變。迄今,普立茲新聞獎已經有了十四種獎項,在捍衛公共利益的立場上鼓勵新聞專業者更加精進。
 
所以,將近百年卻又與時俱進的普立茲獎,今年因應數位媒體的大趨勢又有一些將限制放寬的轉變。
 

二、回應數位時代的轉變

 
2014128日普立茲當天宣布了兩個關於放寬提名資格的調整:
 
第一個調整是針對「調查報導」與「專欄寫作」兩類作品,透過網際網路發行的數位雜誌與實體印刷的雜誌,都可以參與角逐。
 
第二個調整則是參與角逐普立茲獎的新聞從業人員,即使所屬的事業機構不符合提名資格,仍然可以被納入提名被遴選。
 
普立茲自1917年以來,一向只關注由報紙刊載的新聞報導,不曾考慮過電視新聞台的報導是否應該有納入資格的問題。所以,當兩個不同媒體型態的新聞製作單位共同合作一個報導時,參與報導的所有人員都會被納入提名。
 
()新聞報導的呈現形式不再侷限於實體印刷的紙媒
普立茲獎官方發言人普萊德(Mike Pride)認為,這些調整反映了一種現實,越來越多實體與數位雜誌所呈現的新聞報導,在編輯、製作與推播新聞時,由於即時性的要求,讓新聞專業者必須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製作,他說:

新聞專業的世界正在改變,普立茲獎已嘗試並且相當明快與時俱進做回應。
令人關注的是符合提名資格的新聞雜誌必須在體例上符合「媒體專業的最高原則」,雖然這個標準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判準,但不管是用什麼形式來發行的新聞報導,對的評審委員會來說,還是應回歸新聞專業最基本的意義來審視。但原則上,以新聞發行的基本立場,必須是每周發行並且對第一手新聞或追蹤報導有貢獻。
 
普立茲新聞獎認為在既有規則放寬後,參與角逐作品將會更多。但是,如果一下來太多競逐者,普立茲新聞獎可能根據實務需要,增加該項作品在區辨類別的程序上花上更多審查的時間。
 
當普立茲新聞獎可接納的範疇更寬廣,傳統的新聞專業過去一向是以文本為主,他們體認到線上新聞網站發行內容,揉合了文字、視覺設計與影音等不同呈現新聞報導的形式,強化了新聞報導說故事方式、提供資訊與分析議題的新趨勢。
 
普立茲新聞獎依舊強調報導品質、文字價值,並且與越來越多跨平台的新聞專業團隊共同合作。
 
()因應數位匯流下專業分工的複雜性
另外關於放寬新聞從業人員的提名資格,是為了要跟上現在新聞產業實務發展的現況;容許有提名資格的新聞機構提名新聞從業人員團隊中,也能有其他隸屬不同新聞機構的新聞工作者,如電視台、廣播台等機構。
 
新規則的改變是為了避免像2013年爆發的爭議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meric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ABC)與非營利組織「公共廉正中心」(Center of Public IntegrityCPI),長達一年共同合作調查報導,一些煤業公司與醫師與律師合謀,拒絕理賠長期暴露在礦坑工作造成黑肺病(black lung)受害礦工;也因為ABCCPI的報導,使得當時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中心(Johns Hopkins Medicine)凍結他們黑肺病研究計畫。
 
事實上,20133月這個合作團隊已經獲得多項新聞專業領域的榮耀,包括了「哈佛金史密斯獎」(the Harvard Goldsmith Prize)調查報導新聞獎、「白宮通訊記者協會」(the White House Correspondents' Association)以及「專業新聞記者協會」(the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等單位的表彰。
 
所以,2014年普立茲調查報導新聞獎當時只頒發給CPI的新聞記者,卻排除了這個團隊中ABC電視新聞網的其他合作夥伴。但是,今年調整後的新規則,以後提名角逐的對象有CPI這樣的機構,同時也可以含括ABC電視新聞網的共同參與、製播或採訪的合作團隊。
 

三、廿一世紀普立茲新聞獎 -- 積極收編數位世界

 
以新聞專業傳統而論,普立茲新聞獎過去針對美國的新聞報紙及其網站中傑出的作品或新聞專業者給予最高榮譽。就上述兩種的因應數位潮流的調整,普立茲新聞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艾倫(Danielle Allen),表達了他的看法

「我們感受到當今許多偉大報導,是透過新的媒體形式與渠道來觸擊美國閱聽大眾,顯然普立茲也不能錯失在數位匯流的時代中,會產生新聞專業上更多令人期待的可能性。」
此外,在普萊德被任命為普立茲獎行政主管後,他曾說如果保存這樣的文化遺緒可以使普立茲新聞獎更有意義,他認為評審委員會就該要往前看,而且普立茲新聞獎就是要:「跟著時代的改變與時俱進!」。
 
所以,與時俱進的普立茲獎更支持角逐的作品,是以跨媒體的合作團隊、新平台與新技術,繼續追求新聞專業的進步。然而,這些具有實驗精神的改變,仍應該讓新聞專業者可以在堅持新聞專業的價值上繼續紮根。
 
普立茲新聞獎評選委員會一向關注新聞專業上媒體匯流的衝擊。除了對數位媒體衝擊有所因應,放寬各獎項提名作品範疇的認定,以期與主流輿論的資訊社會有正確的接軌。畢竟,可預見的是未來世代將造就更多改變,普立茲新聞獎的目標將會一直追求新聞專業的提昇。
 

四、普立茲新聞獎的傳統 -- 對新聞專業的基本觀點

 
普立茲新聞獎第一次讓數位原生媒體獲獎,是2010年頒發給一個名為「Pro Publica」新聞網站,一個經常揭露調查報導的新聞編輯台,捍衛公共利益為宗旨非營利組織。當年他們與紐約時報雜誌合作,報導了卡崔娜颶風洪災發生時,一群心力交瘁醫院醫生所作生命交關的決策與之後的種種爭議。(報導中譯全文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7/article.php?storyid=522)
 
另外,2012年的普立茲全國報導(National  Report)新聞獎,受人矚目的是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新聞網站,以2011「在戰場之外」(Beyond the Battlefield)十篇報導,關於十年來從阿富汗與伊拉克受重傷退役軍人艱苦奮鬥的報導獲獎。(報導全文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1/10/10/beyond-the-battlefield-part-1-tyler-southern_n_999329.html)
 

五、結語

 
即使是數位世界新媒體,同樣也能擄獲普立茲新聞獎的認同;因為,在本質上都是為了捍衛新聞專業的倫理、堅守社會良心的立場,這也一直是普立茲新聞獎所強調的精神。
 
這些新聞網站透過網際網路的發行,不再是以實體印刷版本來報導新聞。這些線上新聞網站揉合了圖文並茂的新聞編輯、部落格文章、動態影音與網路社群推播等要素,來發揮新聞報導影響國家社會的力量。
 
每年都會有不少新普立茲得主產生,這些優秀的新聞從業人員或新聞機構被稱為「普立茲人」(the Pulitzers),在評選委員會的嚴格把關之下,能從每年幾千件作品脫穎而出,然後在五月時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手中,正式頒發這些榮譽獎項給新科的普立茲人。

在普立茲新聞獎將近百年的歷史,一直以同樣的理想在每次頒獎時自我期許:打造了優秀的新聞專業社群,他們秉持公共知識分子的良知以及新聞專業的社會責任,守護了人民的公共利益。

 
 

六、參考資料

 
n   2014, Benjamin Mullin, Pulitzers open up to magazines: http://www.poynter.org/news/mediawire/306631/pulitzers-open-up-to-magazines/
n   普立茲獎基金會 :http://www.pulitzer.org/biography
n   新聞網站 ProPublica 相關資料:   http://www.propublica.org/about/
n   2010年,「ProPublica」調查報導(Investigative Reporting) 獲獎的紀錄:http://www.pulitzer.org/citation/2010-Investigative-Reporting
n   2012年,The Huffington Post」全國報導(National Reporting)獲獎的紀錄:http://www.pulitzer.org/citation/2012-National-Repor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