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日誌]2013/07/25 台灣公民新聞的崛起

Melody
時至今日,伴隨著網際網路而崛起的公民新聞,不僅讓它成為全球性的媒體運動,更成為當前新聞資訊的重要來源之一。來勢洶洶的公民媒體,嚴重地打擊了傳統媒體體系中專業媒體工作者的工作生態,特別是記者的角色;也預告了傳統媒體產業必須進行改革的聲浪勢必響起。那麼,在台灣的公民媒體模式是如何?它們在媒體創新的過程中,具有何種不一樣的形式與內容呈現?

公視的PeoPo》是一個典型的公民媒體模式,一個以公共議題為導向的公民新聞平台。由於《PeoPo》強調,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並希望每人個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創造屬於自己的地方故事。因此,《PeoPo》的成立,就是希望可以發揮網民在地化的草根力量,通過網際網路的公共平台,將對生活周遭的關心、在地化的議題,以及多元化的討論意見呈現出來,讓許多被忽略的議題可以有被看到與討論的機會,積極地朝向公民社會的目標邁進。從開放式創新的角度來說,《PeoPo》公民新聞平台是一種以使用者產製內容的創新範例,專業記者的角色被讀者給取代了,讀者通過自身的角度報導事件、呈現內容,徹底落實了公民監督、改善社會的力量。

而聯合報系的《iReporter》則是聯合新聞網(udn.com)的公民記者平台。聯合新聞網設置《iReporter》的目的,即希望可以通過公民媒體的力量,來強化多元資訊的蒐集能力、擴增原本新聞網站內容的廣度與視角的多元性。但是,在《iReporter》,公民記者的文章仍必須要經過編輯的審核才可以刊登,以確保新聞網站內容服務的品質。因此,《iReporter》的作用,是通過公民記者的角度來增添、豐富新聞網站的內容,提高內容的多元視角與論述。

另一個較特殊的公民媒體,則是由一群資深媒體工作者結合社會各領域有心人士所成立的新型態網站──《新頭殼》(newtalk)。《新頭殼》是由先驅媒體公司所創立的網路平台,該公司以社會企業的定位角度來追尋具有公共利益的社會目標。一方面,《新頭殼》是專業新聞工作者與公民大眾進行報導與發表意見的平台;一方面,它希望尋求專業與公民之間的相互有機協作,來開發數位新媒體。因此,《新頭殼》從實驗的角度嘗試讓大眾成為新聞產製流程的參與者,也開放交流的公共平台,並側重主流媒體所忽略、未發覺的時事與議題。《新頭殼》的社會企業營運模式,也成為它的另一個特色。

當然,在台灣的公民媒體,仍有許多其它不同的類型,如商業媒體規畫下的公民新聞平台NOWnewsWEnews》,以及推動社會正義與進步的個人創設公民新聞網站《苦勞網》、《環境資訊電子報》、《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等。公民意識的崛起,伴隨著網路的快速訊息傳遞,讓公民新聞的特殊觀察視角成為主流媒體所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同時,也預告了主流媒體轉型的趨勢所在。台灣公民媒體的未來動向,值得仔細觀察與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