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研究筆記】紐時人事地震的啟示 2


/Melody

上周的「紐時人事地震的啟示」一文中,從紐約時報突如其來的人事調整事件,看見傳統紙媒於競爭激烈的數位世界中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而在紐時宣布這項重大人事調整後,於網路上曝光了一份紐時內部的檢討報告,證明了紐時的數位轉型思維仍以過去傳統紙本操作的模式進行改革,忽略了網路及社群於新媒體時代的重要性,證實了紐時於整個組織文化層面的問題與困難。




過去,媒體的重點在於編輯思維以及獨家頭條。在數位時代,資訊因為科技的便捷而俯拾即是,資訊爆炸是目前的普遍情境。十年前流行於入口網站的新聞資訊,現在的閱讀量也日益下滑,讀者的眼球逐步轉往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並以此做為主要的新聞資訊轉載及接收來源。因此,在網際網路崛起的時代,媒體自身的品牌,似乎已被信手拈來、速食性新聞的瀏覽方式給取代。即便紐時編輯部與業務部分別藉由推特及臉書的經營,來維護讀者對紐時品牌的忠誠度與黏著度。

 

但說到底,紐時仍以過去媒體的思維操作新聞,認為只要鞏固頭版的編排,即可吸引讀者,並且編輯團隊對網路的數位操作及評價方式顯得極不熟悉,導致整個數位轉型的過程中,仍以舊思維做為主導,讓創新的能動性較差。事實上,在紐時的內部報告中指出,紐時深層的問題正是組織文化,並採取以讀者就是目的地的方式經營內容,而忽略對社群的關切與重視。

 

此外,這份報告更是認為,紐時有必要重新思考過去的一些做法,並將過去編輯部獨立於其他部門的組織架構,以便讓編輯群可以深入了解,並參與技術決策。但問題是,以內容為核心的編輯團隊,如何可以適應數位媒體以來的複雜形態,並通過多元的方式來增強協作性,但又不影響新聞的獨立性,著時成為紐時最大的痛點。

 

紐時的焦慮,正是「品牌」。但在網際網路世界中,不僅失去了編輯與頭版的特徵,更是沒有所謂的品牌效應。好的內容的經營對媒體來說固然重要,但新與舊思維之間的調適與應用,似乎成為數位媒體時代中傳統媒體進入新媒體趨勢的最大挑戰。另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是,紐時是否可以守住人才,並從外部延攬人才,都將是一極大的問題及必須克服的重點。記者,在媒體產業是所有內容的來源,要如何讓記者載數位匯流的『現在』,運用『過去』的優勢及資源,來做為『未來』的能量,正是目前處於轉型陣痛期的媒體產業,最為核心及必須思考的部分。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