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網路時代的新聞專業:新聞驗證手冊




文/wolf

網路時代帶來的媒體趨勢:社群成為消息的主要來源及傳播管道、一般民眾與傳統記者的界線模糊化,「公民媒體」、「人人都是記者」的說法已經有太多的討論。但是即使社群使用者能夠輕易產生新聞內容並且透過社群散佈,有一點仍是未經訓練的一般民眾不會積極進行的重點程序,就是對於消息的驗證。

牛津大學去年的網路使用者調查顯示,對於網路使用者而言,網路已經成為他們最為依賴的訊息來源,超過其他的媒體形式。


在消息的生成方面,惡意的造謠造假自不待言,但有時始作俑者是以一種諷刺現實的心態去創造非事實的玩笑,但是在二手三手轉載之後卻被人們認真對待、誤以為真,不但事態荒唐,也背離了發佈人的本意。社群的本質畢竟不是嚴肅的消息傳播媒體,哪些內容應該輕鬆對待、哪些內容是認真嚴肅的新聞報導,網路群眾並沒有明確的機制去區隔它們。有時這些消息的真偽也不是截然二分,就像底下的例子,照片本身的內容是真,卻不是颱風當時的照片。在真實的內容當中參雜、修改關鍵的虛假細節,會造成澄清上更複雜的問題。

2012年珊迪颶風侵襲美國,網上流傳著各種照片,其中之一據稱是拍攝某個國軍墓地的衛兵,在颱風來襲時依然堅守崗位照常上崗。這則消息連 NPR 國家電台都轉貼為新聞發布。結果查證後發現,這張照片是在颱風來襲前一個月所拍攝的,與颱風毫無關聯。

在散佈的過程上,由於社群網站的轉載機制相當簡易,對於朋友傳來的消息,人們往往受到情緒驅使而隨手按下轉貼。出於對消息內容的關切與急迫,民眾容易在無心之下傳遞了假的、錯誤的訊息。而且這同時造成消息的來源錯綜複雜,在二三手轉載之後不易追蹤最原始的來源。當人們不信任主流媒體時,會反過來投射到網路媒體的訊息,傾向於信任它。如果發現自己散佈的消息為偽,民眾並未身負傳媒業的壓力與責任,往往在羞於承認錯誤的心態下不願意積極轉載、散播正確的消息。而且網路消息在傳播之後不受原始散佈者控制,可能在某時某地已經被指出為假,但是傳播到另一地之後又引發風潮,就像病毒一般。



衛報2011年精彩的資料新聞互動報導:分析倫敦暴動事件當中各種謠言在 Twitter 上的散佈狀況,可以看出三點法則:
1. 如果迅速有確切的反證出現,謠言會在數小時之內消泯停止散播。
2. 如果沒有足夠確切的反證出現,謠言會持續數天,間歇性地流傳。
3. 如果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媒體將其當作新聞報導出去,謠言甚至會在沈寂之後重新爆發。




平時在社群網路上就可以隨處見到這些問題出現,到了重大災難事件發生時,必定會有各種謠言四處流竄。如何抓住其中真實的消息加以傳遞,並且在某些消息大量傳播之前就即時驗證為偽,這就需要快速而確實的驗證程序了。

今年一月底,歐洲新聞中心( European Journalism Centre)線上免費公開了新聞驗證手冊(Verification Handbook)。這本手冊由 BBC、NHK、Digital First Media 等全球大小媒體記者聯合編纂,旨在提供一套驗證網路數位內容的程序指南。手冊的目標讀者除了記者之外,也建議同樣最迫切需要正確消息的人道援助工作者參看本書。但是既然現在新聞提供者的界線日漸模糊,其實對於熱心分享網路訊息的一般民眾而言也應當參考本書才是。

本書不同章節分別處理使用者生成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簡稱 UGC)、圖片、影像等訊息類型,各需要有不同的驗證項目(例如能否直接聯繫原始提供者,事件發生時間、地點是否確實)、運用不同的驗證工具。還有些章節包括了記者如何在社群網站上與群眾互動,讓群眾協助驗證消息真偽。

當然,即使類型相同,每次處理不同數位消息的實際驗證過程都不可能完全一樣,因此手冊提供的也是大的原則指南。另外,每個章節都會提供世界各地新聞界的相關案例研究作為輔助。但是,即使施行手段各有不同,核心的問題其實都是同一個:「你怎麼知道這件事的?」無論什麼資訊類型,都要追查訊息的來源、查證這個來源是否第一手、是否可靠。

這些驗證程序絕不是手冊上手就可以立即熟悉,因此平常就需要做好練習,當緊急的災難狀況來臨時才能有充分的餘裕,在迫切的時間、大量的謠傳當中為民眾分辨真偽。手冊中也介紹記者平日應該打好的基礎工作:了解在地資訊、建立人際資訊管道、針對災難狀況對人員進行演練等等。手冊在最後二章也提供了驗證程序的檢查清單,以及各種工具的網路資源。

在第八章準備災難應變當中,Sarah Knight 可以說總結了資訊驗證對記者的意義:「傳統上,新聞機構有二種資訊職責,第一是提供民眾所需要的資訊,讓他們能夠某項事件做出對應。[...]第二項職責是新聞編輯室每天都會(也必須)演練的:公平公正地分享關鍵資訊。

近來,新聞機構又有第三種職責。今日的民眾多半是率先從社群媒體得知威脅性的緊急危機。新聞編輯室與其他組織通常不再是第一個告知民眾緊急事件的人,而是作為關鍵的驗證與佐證來源,成為過濾雜訊與傳言的濾網。」

「新聞驗證手冊」的出現標誌著網路時代記者新聞專業的變與不變:記者一直以來的職責都是「正確事實」的提供者,但是過去記者提供的是「事實」本身,未來的記者專長將更趨向於驗證流傳的事實是否「正確」。媒體如果將自己「鄉民化」、只著重散佈牽動情緒的資訊而不關心資訊本身的真偽驗證,長期來說是在毀壞自己身為媒體的真正職責與專長所在。

參考:
http://verificationhandbook.com/
http://www.theguardian.com/uk/interactive/2011/dec/07/london-riots-twitter
http://emergencyjournalism.net/hard-evidence-how-does-false-information-spread-online/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view/525616/data-mining-reveals-how-conspiracy-theories-emerge-on-facebook/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