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日誌]2013/10/23 製造業思惟下 文創建設的迷思


文/May
   
  八月,誠品松菸館於松山區的台北文創大樓熱鬧開募,透過播映非商業電影的電影院、生活風格與餐飲空間營造的週邊商機,成為文創空間中極具商業潛力的新地標。然而,市議員許淑華昨日卻召開記者會,揭示松山菸廠文化園區的台北文創大樓承租制度的兩大潛在問題。

【問題一】 高租金門檻 排除低資金企業


  首先,台北文創大樓租金抬高文創業者進駐的門檻,甚至遠高於臨近地段兩倍的差距;此外,由於台北文創大樓分為文創辦公室與文創商場,較高樓層的文創辦公室每坪每月要價7,000到9,000元,低樓層的商場每坪卻只要1,050元,足足差上七至八倍。於此,中小型的文創公司因為高租金的進入門檻,早己被排除在外。



【問題二】 高坪數門檻 拒絕微型文創進駐


  其次,承租辦法並未以文創工作者的實際生態規劃,由於文創公司往往為十人以下的中小企業模式,卻規定須一次承租四百坪以上的第二層關卡,造成眾多觀望中的文創工作者無力進駐。


  其實,部分文創業者去年即反映辦公室租金過高的問題,並因而促使市府文化局、財政局、法規會、台北文創公司共同成立的協調委員會,透過市議員的提問,以及記者的追查,文化局與台北文創公司分別表示,台北文創公司已兩度向協調委員會提出調降方案,未來也會規劃有小坪數的文創辦公室。但至少在現階段,台北文創大樓中不會有微型文創工作者的位置。


台北文創大樓的高消費想像與品牌定位


  或許,由於這是由私人富邦集團BOT所進行的建案,除了獲利永遠會是第一順位,興建之初對於建物內容的高貴想像與品牌定位早已成形。政府也需要可被看見的產值數字作為向人民交待的政績,進駐的誠品也是作為台灣文創產業的成功代表地位,為此服務了眾多的文藝青年去消費那「誠品化」的氛圍。


因襲製造業思惟下的文創振興方案


  然而,誠如李天鐸曾指出,台灣政府政策由於承襲製造業的思惟,往往透過編列高額預算的系列振興方案,從建構創意園區、流行音樂中心、電影中心等大型建設,或是提供輔導津貼與優惠貸款,以及透過採購科技硬體與應用軟體,達成顯見的科技化指標。似乎就像是只要有了樓舍廠房與機器設備,便能成就文化創意產業的上億產值。


  雖然在台灣的經濟史中,製造業為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餵哺無數家庭的生計,但在未來的書頁裡,政策若鑲鉗著製造業沉重缺乏彈性的思惟,卻可能成為銹蝕開放創新」的阻礙。


文創空間的意義:如何共創社會價值?


  縱使商業化是必經之路,文創工作者也應該享有報酬,建商與政府也各有舞台,但在這條尚未成形、逐步壯大的產業鏈中,該設計什麼樣的共好制度,才能讓文創工作者共創更高的社會價值,卻也是最容易被忽略,或說是既得利益者所刻意忽視的一環。


  反觀近幾年於台灣逐漸成形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因為非以獲利為首要目標,而是以如何共創社會價值為目的,卻也因此孕育了無數願意為台灣這片土地付出心力的美妙創業點子,得以落地生根、吐露新芽、敬告未來一個迎向太陽的希望。


參考資料:
<租金貴 松菸文創辦公室唱空城>
http://n.yam.com/tlt/life/20131023/20131023838567.html
<太貴租不起 松菸文創大樓鬧「空城」>
http://n.yam.com/ebcnews/fn/20131022/20131022836489.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