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日誌】2013/10/29 台北文創大樓微考察:前往消費的路上

文/May 

  這週末午后,在觀賞完數位表演藝術節《罪惡之城》後,至松菸文創園區遊逛,猶記當初仍為建築工地時,鷹架與建築工人圍繞的垂直荒野樣貌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座BOT予富邦集團,並由日本知名建築師跨國設計,並彌漫著誠品氛圍的台北文創大樓。


  若要走到台北文創大樓建物本身,必需先穿越一個圓型的大廣場,或許因為先前住在腳程即能到達的週邊住宅區,松山文創園區對我而言,少了觀光的新鮮感,而主要由是企劃工作的考察,以及數個展覽與表演所堆砌而成的主題式印象。倒是廣場中突然湧現的人群,他們所展示的姿勢、行為、表情和聲音,更為引我注意。

  此時,廣場中的人們一小圈一小圈群聚著,多數皆於廣場中央,以台北文創大樓作為背景,以手機拍攝到此一遊的紀念照,每個人看起來似乎都很開心,或許下一刻,他們就會將照片上傳至臉書,打卡,並且於網路空間中留下些許文字。就像遠在高雄黃色小鴨的展示會場上,那群圍觀的群眾們如出一徹。

  群聚在一旁亮麗可愛的行動販賣車,帶來了宜蘭小吃花生卷冰淇淋。一位小女孩,蹲在廣場邊緣,撿拓地板週邊用來造景,不知來自哪個河岸、山巒或是海邊的石頭,一邊煞有其事的將石頭排列成一個表情,表情下緣有著一個弧型,就像是台北文創大樓的形狀。而小女孩的身邊,緊臨著的卻是另一個沒有交集的家庭,各自在廣場的邊緣蹲坐休息,或是進入了手機的網絡模式中。

  進入建築本身,觀察新成立的台北文創大樓所引入的商家,儼然成為台灣的文創核心企業化的失衡縮影。例如2F 忠泰生活開發的複合式生活品牌「MOT」、皆主打華人生活風格國際市場但風格有顯著差異的品家家品與法藍瓷、誠品的生活選品概念店living project與expo,其中,expo展區的後端,甚至引進了觀光工廠體驗經濟模式的玻璃吹製以及捏陶體驗課程,大片的隔音玻璃隔開了沒有付費的人群,形成一人吹製體驗,眾人圍觀卻不知製程細節為何的奇特景像;體驗中的小女孩,一邊依照著指示動作,一邊看著玻璃外看似就要擠破璃的人群,不時的吞嚥著難掩緊張的情緒,一旁的父母則是微笑著看著小女孩,分享她體驗的榮譽。

  B2美食區進駐高雄品牌吳寶春麵包店,為因應超載的消費人群,亦於現場仿展場模式,安排人員指揮排隊路徑與入店的流量管制。有趣的是,正當我提著麵包提袋前往搭乘捷運的路上,等待紅綠燈的當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和呼喚聲引我回頭,心想應是某位好心人提醒我什麼物品遺落了。「小姐小姐,請問妳手上提袋的這間店要怎麼走?」雖然理性深知這是行銷的一環,但此時的我竟感性的體驗著,在這個由文創消費所建構的商圈中,成為移動中活招牌的百感交集。至於,這位追尋著品牌的女士與我之間的連結,卻只因共同的消費。雖然,我消費的是鄉愁,而她消費的又是什麼?

  隨及,她轉身,離去,三步併作兩步急切切的前往消費的路上。





圖片說明:位於松菸的台北文創大樓,夜晚仍燈火通明。
相關連結:<吳寶春台北展店 麵包秒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E5%90%B3%E5%AF%B6%E6%98%A5%E5%8F%B0%E5%8C%97%E5%B1%95%E5%BA%97-%E9%BA%B5%E5%8C%85%E7%A7%92%E6%AE%BA-20130815000125-2602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