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日誌】液態時代下聯合報系的開放式創新

文/May

  102年6月,聯合報系媒體創新研發中心根據經濟部科技研究發展專案而成立,辦理經濟部鼓勵國內企業在台設立研發中心的三年計畫,第三年的研發重點族群將鎖定文化創意專業高手,其目的在於挖掘與記錄台灣各地流動與紮根的微型文化創意工作者,如何以由下而上的「在地」力量,進行產業聚落、社區發展與社會創新。進而,用以強化聯合報系媒體創新在液態現代性的時代,向下紮根的在地力作為採行開放式創新的重要環節。

  所謂液態現代性,為Bauman(2000) 所提出,說明當科技壓縮時空,交通運輸與傳播新媒介的發展,相對以往重視硬體(hardware)的固態時代,『液態現代性』在光速移動的軟體(software)科技伴隨下到來 。空間不再成為限制,時間相對成為優勢關鍵。為此,速度成為權力與能力的代名詞:誰能越快速的移動或行動,誰就掌握越多位居上層的機會。所謂的快速移動,除了空間之外,同樣指稱於資訊。因此,第一年我們的族群鎖定移動中的媒體使用者,並對準地表最快速的交通工具-高速鐵路-作為「高鐵行動族」族群的分類根據。第二年的MOD隨選族則作為媒體使用行為於液態時代的產業轉型,第三年的文化創意專業高手則被定位為開放式創新的重要外部資源。

  基於開放式創新之父亨利‧伽斯柏在 2003 年發表的「開放創新」(Open Innovation) 書中指出:「企業應該打破傳統封閉的研發組織疆界,廣泛向外界取得創新的素材和能量。開放式創新的最大好處,便是能夠結合各方優點,將效益最大化。」開放式創新,提供媒體突破固態的現代性框架,進而掌握更多液態時代的機會,報系不再僅限內部成本的孤注一擲,傳統新聞媒體的固態結構因而得以液態化。更重要的是,聯合報系對於台灣在地微型文創工作者的合作與回饋,除了深化新聞媒體對於台灣特有文化資產的重視,將會同時聯合報系體現新聞媒體社會價值的社會創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