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每日分享] 2013/11/08 時效性與記者的定位

文/Melody

在這幾天跟大家的分享中,都針對新聞的敘事方式進行探討。但在這之前,其實還有一些問題是媒體產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即時效性。


過去,新聞媒體的傳播方式非常的單一,如何在第一時間搶到新聞獨家,不僅是判斷媒體產業地位的指標,也是獲取廣大讀者眼球的重要關鍵。但是,伴隨著SNG車在大街小巷穿梭,即時新聞成為新聞報導的主流,時效性更是在這個階段發揮得淋漓盡致。讓媒體從原本謹慎、厚重的高成本製作,轉為追求快速、簡單的低成本經營,但卻也帶來內容方面經營的忽略。

然而,在網際網路訊息的快速傳遞,以及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媒體的趨勢影響下,記者根本來不及跟得上素人揭發訊息的速度。對於內容產製方面的影響,更是造成莫大的衝擊。在與社交媒體競速的過程中,新聞人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思考,更遑論去進一步地做查證的動作了。也正因為如此,讓新聞的品質逐步下降,甚至有許多知名的媒體或記者等犯下荒謬事實的錯誤報導。在這種極度追求速度的環境限制下,不難理解為何我們會看到一堆沒有可信度的資訊垃圾了!

工作環境的崩壞不僅讓記者的工作內容產生了質變,也讓他們的腳色定位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甚至造成許多新聞從業人員不得不在這個切換的過程中找尋到其他的工作模式。許多新聞工作者紛紛轉型,舉凡上綜藝節目、政論節目等電視媒體之名嘴、新聞工作者,皆越來越多。甚至,利用媒體的力量炒作議題,令新聞報導產生綜藝化的戲劇效果。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新聞人找到了轉型的機會,卻也為新聞內容的生產,造成了破壞性的創傷。

當新聞工作者開始只做綜藝節目,並追捧有錢的企業或受歡迎的名人時,記者的專業價值儼然已經蕩然無存,更遑論是社會公益的守護者之腳色的扮演了。一個好的新聞工作者,不就是一個敢向主流挑戰、確實提出社會問題的公義捍衛者嗎?但現在,卻很難找到這樣的人。

最壞的時代,總是創新的開始。目前媒體產業正在遭遇破壞式創新的前階段,破壞才剛結束,創新正在發生中。雖然,媒體面臨諸多的挑戰,並且記者的腳色備受質疑,但是卻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提供更多反思的契機。往往越複雜的問題,越需要簡單的模式去進行。如果,記者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拿出自身的專業優勢於內容上創造全新的價值,也許可以在這個翻天覆地的數位變革中找到一個全新的立場與解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