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aoGing
這幾日下來,筆者有持續注意上下游新聞市集與248農學市集之間為了248農學市集進駐高級百貨─微風市場所引發的討論,並結合過往與農友接觸經驗而有了一些思考。
慣行農業與有機或環境友善農業是對立的嗎?如果從現今農業大環境與農民普遍的經濟結構等大方向來看,我想答案是NO:畢竟台灣的農業與農民在歷經「農業資本轉換成工業資本」「WTO」「農地逐漸消失」等新自由主義的徵象後,明顯在台灣社會是處於弱勢。或許無論慣行或有機、友善,有一些農友藉著高經濟作物、精緻化或是各種歷程,在經濟上處境比起普羅大眾優渥,但還是無法改變台灣農業普遍弱勢的事實。
然而為什麼一旦標榜友善農法的市集有兼售慣行農法農產品「疑慮」的時候,會同時讓銷售端與消費者產生那麼大的緊張?除了最基本道德被受質疑外,我認為,「慣行」農法背後所代表過去台灣食安與環境危害,是這份恐懼的核心。我們當然知道使用慣行追求農產效益,帶來的是農藥對環境與人體可能殘留的危害,也知道要一夕之間改變慣行農業與主流農產銷售之間複雜的結構,以及讓農友改變慣行作法是很難的事情。筆者曾經被某個要批購農產品的業者當著面說過,「有機?那無效啦,又甜又大,水才重要。」
我想抱持著對環境友善的農學市集,其初衷就在這裡:哪怕是一點一滴也好,希望從消費端改變食用者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