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趨勢專文】和讀者一起分秒必爭:「Times Minute」與「Minutes Book」



文/wolf


兩天前(11月20日)《紐約時報》推出影片新聞服務「Times Minute」,每天早上六點、中午十二點、晚上六點這三個時段均會在官網上發佈一分鐘的新聞彙整片段,在短短的60秒影片中,呈現當天的三則要聞。這些影片格式針對行動裝置優化過,並且完全免費(相對於文字報導的免費閱讀有次數限制)。

「Times Minute」企圖吸引忙碌的行動用戶,讓人們在用餐前後時段開啟行動裝置,馬上能迅速了解今日要聞,並且在社群網站中分享。影片下方均提供相關的報導連結,若收看者對影片中任何一則消息感興趣,也可以直接點入閱讀。

《紐約時報》過去已經在報導網頁內製作許多影片內容,也製作過紀錄短片等獨立的影片。現在「Times Minute」則表示原本以文字為主的報紙媒體,開始利用影視新聞作為網站「前鋒」的吸引功能,而文字消息作為「後衛」,提供一般影視新聞頻道難以持續提供的深度報導。這項服務相信是《紐約時報》未來一系列戰略行動的一環,會與即將提出的「付費牆 2.0」有關。

這種在短時間內呈現的新聞服務,就呼應到我先前寫的新聞「原子化」現象,同時也顯示「閱聽時間」在內容編輯、發佈過程當中將越顯重要。這也就呼應到近年電子書籍出版的微出版(Micropublishing),或者超小型出版(Subcompact Publishing)潮流。這種出版的特色在於:書籍的長度非常短,讀者可以花不到一個鐘頭就讀完。同時也因為篇幅少,單價也就比一般書籍低廉,讀者可以輕鬆入手、輕鬆閱讀。

美國亞馬遜於2011年在自身電子書籍平台「Kindle」上推出的「Kindle Single」書系,其中大部分出版的篇幅都在五十頁以內,定價只有一塊錢美金。日本則有許多出版社相繼開始經營微出版的書系,其中角川書店的「Minutes Book」書系甚至在封面列出看完書本大致需要的時間供讀者參考,一般書籍都在三、四十分鐘以內可以讀完。


微出版其實與新聞媒體有直接的關係。許多報紙、雜誌的長文專題,可以直接轉為獨立的電子書出版,這使得有價值、有深度的報導,能夠超脫新聞期刊的即時消費性,讓更多有需要的人隨時可以用低廉的價格入手。除了來自雜誌裡的長文特輯之外,有些書籍的內容則是正式書籍的摘選版(或者分拆成好幾本),若讀者讀過後有興趣,可找原書進一步了解。但是微出版書籍的內容是經過整理的完整篇章,因此即使可能篇幅相近,它也與一般提供零碎片段的試閱本意義不同。

過去在紙本時代,亦有人作過小篇幅書籍的微出版嘗試(例如洪範的「隨身讀」系列),但可能是印刷製書與實體銷售的不易掌控,整體而言並不風行。現在到了資訊爆炸再爆炸、訊息全面電子化的網路時代,微出版反而適合想要快速接觸各種資訊、視自己需求彈性吸收的行動閱聽人,而且電子出版也去除了這種短期消費性書籍的實體儲存麻煩。微出版、微新聞的方式並不代表所有讀者的資訊吸收能力短小,而是透過內容長度的彈性化吸收更多樣化的客群。想快速掌握新聞資訊的人會被吸引而來,如果有興趣馬上可以切換到篇幅更長的報導,而原本就閱讀長篇文字的人也依然可獲得高品質的內容。從新的閱讀習慣下手、配合分秒必爭的需求引領讀者,也是資訊媒體革新的必要環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